最早关于保龄球运动的记录始于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玻利尼西亚人在好几百年间一直热衷于这个游戏。
在欧洲,保龄球首先从德国发展起来。17世纪50年代,荷兰也出现了保龄球运动,那时球道长18.28米,尽头共有9个瓶,摆成菱形。现在,60英尺长的球道和10个瓶摆成三角形这些定制就是受了“荷兰版”保龄球打法的启发。中世纪时,大小适中的瓶子取代了早先过大或过小的瓶子,以击倒瓶的数量的计分方式也已出现。欧洲殖民者把保龄球运动带到了美国,并得到广泛传播。当赌博进入保龄球领域,9个瓶的设置因为计分复杂而被取缔,人们额外增加了一个瓶,10瓶制的保龄球运动诞生了。
1895年,美国保龄球大会在纽约成立,出版了第一份正式规则。22年后,女子世界保龄球会问世。世界保龄球联合会也于同年成立。
保龄球是一项室内球类运动,在全世界的职业、业余和普通爱好者中广泛开展。保龄球入门练习非常容易,但想要掌握却很难。
打保龄球时,将球投到木质球道上,使球去撞击目标——立在球道另一端的以三角形排列的10个木瓶。每局比赛有10轮。比赛时,以击倒瓶的总数多者为胜。与其它技巧性运动,如高尔夫、台球等类似,保龄球运动对手脚配合能力和技术要求很高。保龄球运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可见到打保龄球娱乐的人们。业余球手甚至能享受“全中”——一球打倒所有10个瓶的兴奋和快乐。而在高水平比赛中,选手们每个球都必须追求“全中”。
在多哈亚运会上,共设12项保龄球比赛:男女个人赛、男女双人赛、男女三人赛、男女五人队际赛、精英赛和全能赛。
小知识:
1952年,自动摆瓶机被发明出来,保龄球运动从此摆脱了每次击球后都要手动拣瓶摆瓶的烦恼。保龄球在好莱坞电影《梦想家(Dreamer)》、《关键先生(Kingpin)》和《Big Lebowski》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局保龄球比赛由10轮组成,每轮中,每个选手有2次投球的机会。如果选手第一个球就打出“全中”,这轮比赛结束。
如果有1个或多个瓶没有被击倒,在进入第二轮之前,球手有第二次击球机会。如果第二次击球把剩余立着的球都击倒了,称为“补中”。在一轮中,每击倒一个瓶都有相应的得分。全中的记分是10分(击倒的瓶)加该球员下两次投球击倒的瓶数。补中的记分是10分加上下一次投球击倒的瓶数。
这些得分相加,就是球手本轮的得分。例如,一轮的最高得分是30分(本轮全中所得的10分,加上下两次全中所击倒的瓶数共20分。)连续全中和补中将使计分变得复杂,所以大多数球道都使用电子计分系统。
如果一个球手在10轮中都打出全中,则追加二次投球机会,第十轮得分为第九轮得分加上10再加追加二次投球击倒的瓶数。12个全中的最高得分为300分,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顶级保龄球比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