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它源于个人的防御和进攻。这项运动在南亚非常流行,有着不同的名称和游戏形式。
这项运动在西印度被称为HU-TU-TU,在东印度成为HA-DO-DO,在南印度和孟加拉称为chedugudu,在北印度称为kaunbada,它随着时间的流失经历了地域的变迁,现代卡巴迪综合了这些不同的名称的游戏规则。印度卡巴迪运动联盟成立于1950年,并且建立了竞赛规则和制度。1980年举行了亚洲第一届卡巴迪锦标赛。
第一届世界卡巴迪锦标赛在加拿大的汉密尔顿举行。共有14000名观众观看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英国和美国队的比赛。2004年,印度孟买举办了第一届卡巴迪世界杯赛,它的规则由亚洲非职业卡巴迪联盟和亚奥理事会共同确定。
卡巴迪因它在亚洲的广泛开展和简单的比赛形式而被称为“群众运动”。运动进行中不需要任何的精密设备。卡巴迪发源于南亚,2支球队之间竞争,每支队12名球员(7名场上运动员,5名替补队员)。比赛包括上下半场,每个半场20分钟。2个队完成半场比赛, 双方交换防守和进攻位置。
比赛时,运动员连续高喊“卡巴迪-卡巴迪”,接触或抓住对方队员以得分。只有通过攻入对方的场地,并尽可能多地接触对方防守队员而不被逮住才能得分。当进攻队员进入到防守队员的场地时必须连续高喊卡巴迪直到他回到自己的场地。防守队员(antis)在进攻队员返回自己场地时只是碰到对方而没有及时抓住,则宣布为“出局”。这项运动需要有较强的敏捷性,相当的肺活量,很好的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小知识: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卡巴迪第一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在15届亚运会上,卡巴迪这项运动依照亚洲卡巴迪非职业联盟的比赛规则进行。
如果参加比赛的队伍不超过7支,则在一个组里进行循环赛。如果8支以上的队伍参加,则分成2个小组,2个小组的第一名进入下一轮的决赛。获胜的队伍获得2分。如果在双方都得一分平局的情况下,输的一方得分降为零。如果在半决赛或者决赛的时候战平,则进行2个5分钟的加时赛,场上队员的人数一致并保持到比赛结束。
每个参与比赛的国家或者地区的队伍可以由10名到12名队员组成,包括替补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