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背后故事:加工厂远在悉尼 牲口棚设施高级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2:45 新华网 | |||||||||
新华网多哈12月1日电题:开幕式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马向菲 在全亚洲为多哈亚运会美轮美奂的开幕式惊叹的时候,它幕后也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远在悉尼的“加工厂” 在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上使用的道具、模型、装饰以及演员的服装其实都是在悉尼的一个大“加工厂”制作出来的。为了准备这些物品,多哈亚组委特意在悉尼建了一座面积达12万5千平方米的工作室,由艺术指导布莱恩·埃德蒙兹和建设监督杰利米·斯巴克斯牵头,与专门负责服装、设计等人员一直在悉尼工作到所有物品制作完毕并且被运到多哈。 尽管有30家承包商为开幕式提供服务,不过因为有的物品设计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因此这类物品全在悉尼工作室完成。在最忙的时候,工作室一共有180位工作人员。 埃德蒙兹从去年8月开始负责多哈亚运会的开幕式工作,虽然工作间到今年1月才建成,等所有的设计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们2月开始制作,不过到今年6月,所有的工作就基本就绪了。 埃德蒙兹和斯巴克斯曾经为悉尼奥运会仪式工作服务,经验丰富,因此他们知道如何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开幕式的设计与制作。两人又都是电影人,他们的管理与财务运作方式都采用了电影界惯常的做法。尤其幸运的是,在筹备开幕式期间悉尼没有拍摄大制作电影,所以他们成功地邀请许多高水平的电影制作人士加盟筹备工作。 哈里发体育场“改头换面” 为了适应开幕式的需要,组织者对哈里发体育场进行了一番改造,比如在场地中央加入舞台,安装大屏幕,东部看台的入口扩大以方便运动员们出入场地,令组织者格外得意的还有他们的升降舞台。 开幕式的表演有升降式舞台,为此组织者在场地中央挖了一个长30米,宽18米,深20米的“洞穴”,一个能够承重40吨的巨大液压顶可以把舞台缓缓升起;这个地下空间旁边伸出一条地下通道,直达东部看台,这样当演员们进出场时观众们根本不会察觉。开幕式时的升降舞台便设在这个空间中。 开幕式“外景地” 仅仅有哈里发体育场作为开幕式场地还是远远不够的。开幕式制作团队曾经向组委会提及,他们希望开幕式能像拍电影那样有个外景地,组织者立刻着手建设。这个开幕式“外景地”今年4月建成,与哈里发体育场相隔一条马路,包括了一个露天排练场和两个室内排练场、仓库、牲口棚,总占地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 彩排场地 一般像亚运会、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运动会,开、闭幕式演出团队都会在主体育场附近进行排练。这次也不例外。演员们都可以在外景地的排练场中进行排练。一个露天排练场面积与哈里发体育场一般大,另外两个室内场地面积是露天的一半,不过都装有空调,让演员们排练时更加舒适。 开幕式人员的休息间 哈里发体育场外的停车场很早被腾出来,用以在上面搭建帐篷,给演员们休息、准备时使用。当地的风俗,男孩和女孩特别要求要分开使用帐篷。 牲口棚 牲口棚9月建成,分成76个圈,里面的“房客”都是开、闭幕式时表演用的马匹和骆驼。这些特殊的“房客”享受着与人类演员同样的高级待遇,它们也有和哈里发体育场一样大的排练场,还有3间专门放置马具的房间、两间饲料房、清洁房,还能享受到淋浴。64匹演员马从9月入住,一直接受训练,它们吃的是进口饲料,喝水的费用占了牲口棚预算的六分之一。 学校的参与 卡塔尔没有什么舞蹈学校,因此要为开幕式表演找到1500名能歌善舞的小朋友,需要集合多方面的努力,开幕式制作团队得到了卡塔尔教育部和高等教育理事会的支持,在学校招募小演员进行培训。 去年6月,开幕式团队成员走访了45所卡塔尔学校,向学生和学生家长们介绍开幕式的理念,大家很快感到,参加演出并向全世界展现自己国家多彩多姿的文化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当时,舞蹈指导米斯科维奇教了学生们几个简单的动作,几个星期过后,当米斯科维奇回访学校时,她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热情不但很高,而且动作要领完全掌握了。 于是,开幕式团队立刻对各个学校进行了评估,在得到学生家长同意后,选拔了2000名小演员,其中男孩的年龄在9到15岁之间,女孩年龄在9到12岁之间(过了12岁,女孩子们就要戴上面纱)。 经过5个星期的学习训练,孩子们开始参加彩排,熟悉道具。虽然按照当地风俗习惯,男孩和女孩应该分开排练,但是卡塔尔政府十分开明地同意他们在一起合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