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金斯:开幕式因为惊险而经典 北京不应有压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1:05 沈阳日报 | |||||||||||
“火炬点燃惊喜不断”
由于风雨突然来袭,多哈亚运会的开幕式出现了太多的意外,其中最让人揪心的就是与阿勒萨尼共同承担点燃火炬重任的那匹被誉为“英雄之马”的阿拉伯骏马。 阿特金斯说,在接到导演多哈亚运会开幕式重任之后,他最先考虑到的就是以何种方式来进行圣火点燃,“我仔细研究了海湾地区的历史,发现人与马的感情在海湾地区持续了几千年之久。”火炬台,是冷冰冰的实物,缺少温情的人性化,阿特金斯在圣火点燃方式上选择了人与动物共同“作战”,以此来体现竞技体育运动的人性化。“骑在马背上的是卡塔尔马术队队长阿勒萨尼,他是卡塔尔国王陛下的五王子,今年18岁。这匹骏马是从64匹训练有素阿拉伯纯种马中挑选出来的”,阿特金斯介绍说。 开幕式之前,风雨突袭,场地湿滑,为了防止意外出现,工作人员在马蹄上套上了防滑套。“英雄之马”在跑上第一层高台时,很正常,但冲到距离顶端还有几米时,人们发现在湿滑的斜坡上马蹄突然打滑,险些摔倒。阿勒萨尼拼命策马,马在艰难地迈步。此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假如马滑倒、人摔下,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此阿特金斯表示他们早有准备:“一旦意外出现,我们就准备让阿勒萨尼手持火炬独自登顶,最终将圣火点燃。” 顽强的骏马、镇定的骑手,最终有惊无险地完成任务。这一切对于阿特金斯来说,远远超出了他预先所期待的效果。“既然选择了这种点燃方式,我们就已经做了最困难的准备。但是我们应该发现,正是这样的惊险和悬念让开幕式显得更刺激,更加戏剧化。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触及心灵,将人与动物的情感交流体现到了极至。” 开幕式中,人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哈里发体育场外、总高度317米的火炬塔,阿勒萨尼却将在体育场内点燃一团圣火。据阿特金斯介绍,其实场内的才是真正的圣火台,然后利用大屏幕配合火炬台点燃场外的圣火塔,这是为了达到视觉上的震撼效果。 对于开幕式上一些因为天气原因没有用上的经典创意和道具,阿特金斯表示会在闭幕式上体现,“闭幕式的时间将控制在两小时十五分钟之内,参加表演的将有2500至3000人,表演形式与开幕式截然不同,气氛轻松许多,讲述阿拉伯人自己的故事。而开幕式上应有的高空飞船和高空采珠者的精彩镜头,我们计划在闭幕式中展现。” “北京不应该有压力” 从悉尼、雅典再到多哈,开幕式的水准都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多哈对卡塔尔民族文化的美感展示,无不给两年后的北京奥运提高了要求。 压力骤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能否达到国人所期待的更高水准,阿特金斯表示:北京不应该有压力。“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有不同,不应相互比较。这种不同在于各个主办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个开幕式都让我们认识到了不同的东道主”,阿特金斯说。 张艺谋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本来也准备前往多哈,后来因故未能成行,包括阿特金斯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这将是张艺谋的遗憾。张艺谋身后,有包括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在内的富有实力的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含义颇深:善于表现中国民族内容的张艺谋和好莱坞文化代表人物斯皮尔伯格的组合,似乎预示着北京奥运会希望做到民族化和国际化的统一。 对此,阿特金斯认为,“卡塔尔已经将神秘的阿拉伯文化在开幕式中很好地传播开来,对于北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先决定将怎样的文化传播出来,然后再考虑以怎样一种方式传播给世界。”本报记者丁瑶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