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 卡塔尔热情无处不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8:23 大众日报

  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问候,从来到卡塔尔的那一刻起,似乎就无处不在。

  还记得刚刚走下飞机的时候,舷梯边就有一名亚运会的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向前询问:“HELLO!FORASIANGAMES?”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立即引导我们登上了一辆亚运专用车。随后,在口岸、在宾馆、在餐厅、在新闻中心、在比赛场地,甚至是走在多哈的大街上,都会时时被这种热情所包围。更为让人感动的是,在餐厅、新闻中心和比赛场馆,竟有不
少志愿者可以使用简单的中文,还有一些志愿者甚至就是中国人,这可给外语并不怎么精通的中国记者帮了大忙。据了解,并不只是中国人受到这种特殊待遇,像日本人、韩国人以及来自中亚诸国和地区的人,组委会都尽可能在语言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卡塔尔人以及亚运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热情并不只是体现在语言和表情上,更是时时刻刻见诸行动。在餐厅里,他(她)会主动把你领到就餐位置,主动为你递上盘子和刀叉;在新闻中心和比赛场馆,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找到他(她),他(她)总会非常认真地听你诉说,然后想尽办法为你解决。如果这个问题不在他(她)所解决的范围之内,他(她)也一定会带你找到可以为你解决问题的人。即便是与亚运会并无直接关系的卡塔尔人,只要你有所求助,他们同样会非常热情地为你提供帮助。前几天,有几位同行想去观看

中国男篮的训练,但不知道路怎么走,就求助于一名卡塔尔人。这位名叫艾哈迈德·哈提姆的卡塔尔小伙子,怕自己弄不清楚,还专门打电话回家询问他的父亲,然后又给记者画了一张非常详细的地图,并使用英文和阿拉伯文标注地址。最后,哈提姆还不放心,又特意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让记者遇到困难的时候随时找他。

  对于卡塔尔人的这种热情好客,在亚运会新闻中心做志愿者的华侨徐珍妹更是体会颇深。“举个例子,开车时迷了路,经常会有人专程开车在前面指引我,把我带到目的地。”她说,“这里的人真的很好,很热心。”看来,卡塔尔人的热情好客,并不仅仅体现在亚运会期间,也并不是仅仅针对亚运会的参与者,而是沁入骨子融入血液里的,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文化。

  卡塔尔政府以及多哈亚运会组委会一直在强调:多哈将组织历史上最好的一届亚运会。所谓“最好”,高达28亿美元的投入当然是一个方面,但卡塔尔人并不只是依靠重金来打造亚运会,在软件方面,他们同样做得非常不错。比如说,在本届亚运会上,媒体接待和组织邀请的是参与过德国

世界杯赛组织工作的专家,甚至小到记者村的接待员,都是来自
马来西亚
和新加坡的酒店业专家。如果说,卡塔尔有着大把的金钱,有条件也有能力在硬件建设上追求奢华,甚至也可以用每天两顿免费而又丰盛的自助餐来博取各地记者的好感,但细致和贴心的服务以及国民的热情参与,难道也是可以用金钱打造出来的吗?

  (本报多哈12月5日专电)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