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力量的源泉是知识 学者力士陈艳青不惧体力缺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2:23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陈敏(多哈12月6日电)

  “秀才枪手”刘天佑

  想继续训练也想读研究生

  在男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和队友一起为中国军团射落首金并在当天下午的个人决赛中摘得第二金的刘天佑,是多哈亚运会上第一个亮相的清华学子。

  作为中国射击队的“希望之星”,这位“秀才枪手”在说起自己的学业之路时,这样告诉记者:“我在清华学习的是经济管理,半天学习、半天训练,学业上能跟上大家的进度,而且成绩也还行。”今年已经读到大四的他还说:“毕业之后,我想继续我的训练,但同时可能还会读研究生。”对自己的学业成绩,刘天佑多少还是有点谦虚———他已经获得了2006年清华体育代表队的最高奖学金、好读书奖学金。

  尽管2000年时刘天佑是通过选拔赛进入清华附中的,但两年之后能进入清华经管院学习,他靠的不只是射击场上的成绩,更是学业上的努力。每天都要在训练场和各种专业书本间来回穿梭的刘天佑,虽然表示国家队的训练氛围可能会更好些,但他同时也坦言,在学校里也能让自己更快提高,“学训结合其实也蛮好的。各种知识的学习,包括哲学、历史乃至经济类的学业学习,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

  有人可能会怀疑,从上清华本科到继续读研,刘天佑完全是靠自己的运动成绩,但是他的校友、即将在多哈亚运百米跑赛场上亮相的另一个清华学子胡凯则用自己的经历否定了这一说法。“我在本科的时候是单独编班,现在在读研究生,和其他学生一起上课,并没有感觉吃力。”胡凯同时表示,“身处高校,让我们很便捷地学到了指导训练所必须的文化知识。它和体育系统的结合,便是我们成功的关键。”

  “学者力士”陈艳青

  用知识和经验弥补体力缺陷

  尽管也承认“举重是个体力活”,但能从雅典奥运会到多哈亚运会,三年内两度上演退役、复出、夺冠并屡破世界纪录的奇迹,陈艳青坦言,自己无穷力量的源泉是知识。

  以27岁“高龄”,还能在人才辈出、世界纪录极速被刷新的举重场上傲视群芳,陈艳青笑着向记者透露其中的秘诀:“十几岁的时候可能体力会更好,但现在回头看,我觉得自己现在的状态反而比那时候好。因为长了年龄,更长了经验。”

  她所指的经验,一方面来自她在苏州大学财经学院学习过程中的所得。“按传统看法,以我现在的年龄,早就没法在这个赛场上和年轻选手比了。可通过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让我渐渐懂得,我还行。年轻时可能靠苦练就能出成绩,但那时更多的是教练说什么,我就练什么,而没有真正去考虑为什么。要想更好地提高,关键还是要巧练,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学校里,通过和许多不懂体育的人待在一起,让我对体育,特别是举重这个项目,有了更多新的思考角度和所得,等到我再融入进去时,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这些都能给我更大的帮助。”陈艳青说,学习的过程就好像是给自己最好的心灵洗礼。

  “多哈亚运会只是一个过程,我的梦想是2008年

北京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我要用所学到的知识实现我的梦想。”她说。

  说来也巧,陈艳青的徒弟顾薇同样就读于苏州大学,是法学院的一名学生,陈艳青这次所破的世界纪录原本是顾薇创造的。既是校友,又是师徒,她们之间的较量,成为举重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