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VS重剑女侠:终于等到复仇日 遗憾08取消团体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06:29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多哈当地时间12月13日,第15届多哈亚运会击剑比赛在多哈的阿尔-阿拉比体育场继续举行,男子佩剑团体赛和女子重剑团体赛决赛再度成为中韩剑客论剑的舞台,世锦赛冠军中国女子重剑队43比36战胜卫冕冠军韩国队,夺得金牌。赛后,李娜、仲维萍、骆晓娟三位美女剑客接受了新浪体育独家采访。有意思的一个花絮是,采访开始正要开始,李娜刚好接到亲人发来的短信:“看见你英姿飒爽的样子,为你们夺冠高兴。”回想三个队友一块开心地看短信这一幕,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们会在下面的采访中以姐妹相称了。点击
新浪体育:晚上决赛从一开始就领先,基本上属于压制着对手在打,赛前想到会赢得这么轻松吗? 李娜:其实我们没有想过打得轻松,赛前就是把对手研究得很透。至于比赛还是得一剑剑去打,告诉自己要有耐心。我想着只要这个过程打好,最后胜利肯定是属于我们的。 新浪体育:四年前在釜山输给对手,这次在多哈相遇有什么感触? 李娜:时隔四年,她们队换了一批小队员,不过这帮小运动员也是挺有冲劲。而我们队呢,有三个参加过釜山亚运会的,我们觉得我们几个是齐心协力,彼此信任吧。 仲维萍:我觉得这次亚运会就是来报仇的吧,四年前一剑之仇。 新浪体育:那这会在多哈个人金牌失手了,是不是又留下一个新的仇恨,准备四年后在广州雪耻? 仲维萍:(笑)广州嘛是后面的事情了,让后面的人去解决吧。 新浪体育:今天下午三点半决赛对香港有点慢热,赛后赵导其实挺着急的,能说说后来赵导怎么给你布置的决赛战术? 仲维萍:主要是自身上找原因,可能是有点轻敌,还有我们各方面准备工作也都没有对方充分,所以才导致半决赛打得紧一些。 李娜:所以打韩国队时教练下了严格的命令让我们准备活动做开,这也是决赛时我们一开始就进入状态,在场上一直发挥都比较好的原因吧。 骆晓娟:我上了高台就兴奋。上午打得比较紧,而且自己一得分之后急于求成吧,总想快点多得分让后面队 友好打一点,但往往太想得分的话反而会影响场上正常的思路,结果犯错误了。 新浪体育:拿了世界冠军以后,觉得现在比赛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李娜:更有信心了吧。 仲维萍:我觉得其实在场上要看怎么把握自己取得的成绩,可能拿个世界锦标赛冠军会增强信心,但有时候 也会是个负担,所以在场上千万不能把世界冠军的荣誉变成包袱。 新浪体育:2008年女子重剑团体取消了,觉得遗憾吗? 骆晓娟:是啊,我们之间已经有一定默契了。 李娜:确实是有遗憾的感觉,因为对我们中国队而言是家门口作战,并且我们团体赛确实有冲金的很大可能。就象今天打韩国队,我感觉我的队友能把前面比赛顶下来,把最后一局交给我。作为我来说,我感觉自己应该敢于承担这个责任,我们最后取得这个金牌是所有运动员一起努力的结果。可是取消也就取消了,那也就只能靠单兵作战了。 新浪体育:这也意味着你们会从姐妹关系变成到竞争奥运席位的关系,怎么看的? 李娜:这个问题其实在每个运动队都存在,就是我们需要变相地去想一下,在场上我们是对手了,但绝不会把场上的竞争带到场下来。 仲维萍:我觉得也是这样,竞技体育在场上面对面不可能有朋友的考虑,但是在场下还是好姐妹的关系吧。 骆晓娟:大家都是为了最高的目标在奋斗,其实即使没有奥运会我们平时在国内比赛或者队里教学赛也会是对手。 新浪体育:今天,教练为什么安排李娜压阵出场。 仲维萍:其实在队里一直都是这么安排,世界锦标赛李娜也是担当这个角色的合适人选,我们也都很相信她。 新浪体育:平时生活中是不是她也象大姐一样照顾大家? 李娜:平时反而尽是她们照顾我。 新浪体育:那我发现骆晓娟平时好像比较调皮。 骆晓娟:因为小嘛! 仲维萍:正因为她比我们小,所以也就忍啦。 李娜:忍她啦! 新浪体育:有没有被她捉弄过? 仲维萍:那倒不至于。 李娜:我们在一起基本上还是大有大样,小有小样,她们很尊重我们,我们也很爱护她们。 新浪体育:对奥运会的有什么具体展望吗? 仲维萍:奥运会是一个目标,所有东西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去完成的。还是先把眼前的每件事做好,才能在最后目标上取得好成绩,所以最关键还是把准备工作做得完美一点。 李娜: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顺利拿到奥运会入场券。 骆晓娟:我觉得无论是谁去参加奥运会,都是为祖国争光,希望能取得好成绩。 新浪体育:最后说说赵刚教练吧,今年一年他带领你们取得了两个大赛冠军,说说他在你们心目中是怎么一个形象? 李娜:东北话讲是爱抬杠子。 仲维萍:训练中非常严格要求我们,但是平时生活中他跟我们就象朋友一样很好沟通,我觉得这对我们今年取得的成绩有很大帮助吧,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心里话都敢跟他说。相反,如果教练员不了解运动员的话,他肯定也不知道队员问题出在哪儿,而赵导可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骆晓娟:我是最能跟他“白活”的那个。 (新浪亚运前方报道组 杨旻发自多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