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多哈亚运会的成功之道:“国际智慧”为我所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3:31 京华时报

  在人力资源不足、经验欠缺的情况下,卡塔尔用充沛的资金聘请世界上一流的专业人士为其服务,举办了一届成功的亚运会。“国际智慧”为我所用,无疑是多哈亚运会的成功之道。

  从开闭幕式的主创人员到运动员村餐厅的服务人员,从新闻中心的媒体经理到赛场保安,多哈亚运会的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个角落。据组委会提供数据表明:多哈亚组委的管
理人员约2400人,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卡塔尔人仅占15.75%,而印度人占10.27%,澳大利亚人占10.06%,希腊人占7.07%,菲律宾人占5.77%,英国人占4.72%,意大利人占4.38%,美国人占2.65%。而如果将志愿者、班车司机等服务人员全部算在内,本届亚运会的工作人员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

  有人说,多哈开创了一种“我花钱,你办事”的办赛新模式。这种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毕竟“国情”各有不同,但多哈开放的姿态,值得未来奥运会和亚运会主办城市学习。

  全民齐参与 皆是志愿者

  提到多哈亚运会的志愿者工作,不论是亚洲各地的官员和运动员,还是媒体记者,都对其赞美有加。

  卡塔尔全国人口仅70余万,其中多哈人口有20多万。在多哈,本地人一般不从事任何服务性工作,外来人口大多就职于服务业和从事体力劳动。因此在多哈,以前没有志愿者的概念,也没有志愿者的活动,但是经过3年的筹备工作,特别是志愿者的宣传工作,不仅使志愿者的理念深入人心,报名参加志愿者的人数远远超过想像,最终录取了16000多名志愿者。20多天下来,志愿者的劳动得到了亚运会各个方面的认可和好评。对志愿者的管理也因为人性化、严密性,颇受好评。

  细节关成败

  成功举办一届大型运动会,任何细节都马虎不得,多哈亚运会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由于许多工作人员都有过大型运动会组织经验,这使得“软件”服务颇见水准。例如,运动员村的每个房间里都有吹风机和晾衣架,这在以往亚运会是没有过的。东西不大,但的确体现了他们工作的细心、周到。

  一位老摄影记者对场馆赞不绝口。他说,以往一些大型赛事各场馆的灯光条件不一样,每换一个场馆他都要调整相机,而多哈所有场馆的色温和光线都在最佳状态,让人能拍出最好的照片。可见组织者很专业。

  然而,多哈亚运会也有一些细节上的疏漏,注定要成为永久的遗憾。例如开幕式上突降大雨,组委会缺乏应急预案,很多空中表演项目被迫取消,严重影响了开幕式的完整性。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