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探访半岛电视台 戒备森严博物馆中避弹衣赫然在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09:08 南京报业网-南京晨报

  采访多哈亚运会,一直有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想探访一下半岛电视台,希望了解这个年轻的媒体为什么能在成立不过10年的时间内就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第一次私人探访被拒绝之后,晨报记者几经努力,终于亚运会闭幕前夕受到了邀请,并于今天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体育搭桥宝马接送

  半岛电视台距离亚运会主新闻中心很近,开车大概也就10分钟吧。电视台距离主干道不远,但其门脸远不如它的名气那样引人注目。坦率地说,在看到长长的铁丝网和两个作为简易建筑构成的“大门”后,记者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那些铁丝网甚至不如公路对面的球场护网精致。“以貌取人”的失望还没有消退,更大的失望又袭击了我。

  两名穿着深蓝制服的保安走近我们汽车,在肯定地告诉我们,这就是半岛电视台的同时,更肯定地告诉我们,不能进去!即使我拿出自己的亚运会采访证件,但他们就是很坚定地摇头。

  结束这次失败的探险之后,记者只能再找其他机会。13日下午,在主新闻中心抽烟小憩时,记者突然发现半岛电视台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心有一个工作室。带着一丝希望,记者与其他几位国内同行一起走了进去。幸运的是,半岛电视台体育频道制作中心主任塔哈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听说我们想到半岛电视台总部拜访,塔哈尔表示非常欢迎。但他同时表示,自己必须请示,并且让我们去参观的记者把姓名和证件号码列一个清单给他,他帮我们联络安排,让我们等待通知。这一等就是一天多。终于,在昨天晚上,记者接到塔哈尔的通知,今天上午10点半,半岛电视台会派专车来接中国记者。

  而当记者来到约定的上车地点的时候,不禁大吃一惊———半岛电视台的两辆

宝马和两辆奔驰轿车已经早早等候了———在日、美汽车居多的多哈,这样的车队着实少见。

  入门要过两道关卡

  宝马奔驰接送,中国记者都感到了半岛电视台的诚意,不过如果以为我们参观就十分容易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车队很快就开到了我上次被拒绝的门口。仍然是铁丝网,仍然是简易房,但这样简陋的门前,仍然戒备森严。两名保安很严肃地拦下车队,要求我们等待。

  原来,半岛电视台方面为我们这次参观特别配备了一位汉语翻译,正在赶来的路上。据介绍,这位名叫法特玛的女士曾经在中国戏曲学院

留学,主修古代戏曲。在中国的5年经历,让她的汉语十分流利。

  很快,法特玛女士赶到了,在热情问候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中国记者验明正身,然后收去大家的亚运会采访证,交给保安与13日提交的名单一一对照。这个程序,保安足足花了10分钟时间,而前来参观的中国记者不过14名。

  在保安把证件交还给大家后,记者以为参观活动可以开始了,没想到法特玛女士告诉大家这才是第一道关,大家还得再过一关。果然,在又驱车3分钟后,大家在一个小门前下车了。这似乎是个偏门,主大门(也没有丝毫气派)主要由车辆进出,但都必须拥有特别证件,而一般工作人员以及访客都必须在大门外停车,并且从这个小门出入。

  这次检查更严,除了对照证件外,大家还要把随身携带的包打开。而且,当记者准备拍摄检查场面的时候,保安严肃制止了。

  规模不大声名显赫

  走进小门,法特玛女士告诉大家,我们已经走入半岛电视台的核心区域了。这让大家有些疑惑,难道这就是声名显赫的半岛电视台?

  我们今天主要参观的是半岛电视台的英语和阿拉伯语频道。从这里播出的新闻,已经一再震惊了世界。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片不大的区域,两个频道的主演播厅算是两个主要建筑,从规模上而言,似乎比国内一些市级电视台还小。建筑主要是白色,配以蓝色屋顶,十分清新醒目。大院内绿草如茵,棕榈树随风摇曳,行人很少。

  这确实与我们心目中半岛电视台的鼎鼎大名相去甚远。这是阿拉伯地区第一家私营电视台,成立于1996年,最初的启动资金由卡塔尔埃米尔提供。由于着力于播出海湾各国争议性事件,强调展示各方观点以保持新闻公正,短短10年中,半岛电视台异军突起。尤其是在美英开始军事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后,他们以鲜活清晰的画面播出了真实的战争新闻,而此前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CNN却只有模糊不清的画面播出,一举令半岛电视台举世闻名。在播出拉丹的录像讲话之后,半岛电视台更是俨然成为一个新闻神话。

  难道神话竟诞生于如此不起眼的院落?

  自由墙前默哀鞠躬

  就在大家迫不及待要在半岛电视台台标前留影的时候,法特玛女士严肃而诚恳地告诉大家,作为记者,你们应该先到自由墙前。

  那是一块纪念碑,白色底座,黑色碑身,蓝天白云之下,庄严肃穆。大理石碑身上前后有40块正方形的突起石块。“那上面镌刻着从1996年至今,在新闻岗位上殉职的600多名新闻记者的姓名和遇难日期。”法特玛女士低声说。

  一瞬间,大家都停止了拍摄。这是我们的同行,不管他们来自何方,但都和我们一样拥有同样的事业,而他们为了新闻事业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在碑身上,我们也发现了中国记者的姓名,他们是许杏虎、朱颖等。没有人提议,大家自觉地站到纪念碑前,默哀一分钟,并且向自己杰出的同行们三鞠躬。

  碑身之前,还立着一个有机玻璃的牌子,铭文告诉我们立碑的缘由。在立碑者,也就是半岛电视台的同行们看来,这些殉职的同行是为了新闻自由和新闻公正而献身的,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景仰和纪念。因此,他们命名此碑为自由墙(FreedomWall)。

  博物馆中的避弹衣

  自由墙对面是半岛电视台的阿拉伯语频道演播大厅。而要进入该大厅,首先必须经过前厅里的一个纪念馆。

  这同样是一个令人心绪难平的所在。一进门,你就可以赫然看见正对大门的橱窗,最上面陈列一个钢盔,一件避弹衣。这是半岛电视台一位同行的遗物。他在2003年的

伊拉克战争中遇难。

  2003年4月8日,这位名叫TariqAyoub的同行正在半岛电视台驻巴格达办公室内工作。空袭时,两枚美军导弹命中了办公室,尽管同事竭尽所能找来运输工具送他去医院急救,但在途中他已去世。半岛电视台的另外一名摄影记者ZuhairIraqi也同时受伤。为了纪念TariqAyoub,半岛电视台将他在伊拉克采访期间穿戴过的避弹衣和钢盔陈列起来。

  在另外一个橱窗内,记者看到了泰西罗·阿鲁尼的照片。他是半岛电视台第一个采访拉丹的记者。不过,据说因为他在新闻领域中过分“活跃”,如今已在某国遭监控,行动颇不自由。

  枕戈待旦一触即发

  经过自由墙和纪念馆,再进入演播大厅工作,半岛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会是怎样?

  或许因为半岛电视台的战争新闻实在太突出了,所以在走进他们办公室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会是一派忙碌和紧张。事实的确如此,但并非剑拔弩张。同行们有的在大厅的电脑前写稿,查阅资料,有的在技术设备室编辑,现场一片安静,令我们的快门声都显得突兀。偶尔会有人通知同伴,某某直播节目什么时间开始,令直播大厅不断变幻的背景幕墙更加生动起来。

  当然,有条不紊绝不是新闻媒体一成不变的节奏。记者正在跟一位半岛电视台的同行交流,他的同伴凑过来似乎低声说了句“有情况”,这位老兄一声抱歉就风一样刮走了,转脸再看,我们进入大厅前看到的两位在院子里抽烟小憩的哥儿们已经全副武装紧随而去……

  在大厅内,记者突然发现,这里的窗户都很特别,都是双层玻璃,每层玻璃都嵌有细细的铁丝网。据说,这样的玻璃即使遇到轰炸,也不会碎片四溅。

  五湖四海精英云集

  半岛电视台内有一面墙,贴满了编辑记者的照片。这是该台的精英。作为阿拉伯地区的电视台,自然少不了阿拉伯记者,记者墙上显示也是如此。不过,就今天我们访问时所见,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记者似乎更多。法特玛女士也证实了我的感觉。

  1996年2月,半岛电视台成立,同年4月,英国广播公司也在沙特阿拉伯开播了经由当地新闻审查机构审查后播出的阿拉伯语电视台,但运作两年之后,被迫关闭。如此,许多英国广播公司的职员加入了半岛电视台,为半岛电视台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如今,面向世界的半岛电视台更注重招揽全球的新闻精英。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阿拉伯记者的舞台。法特玛女士特别介绍了一位阿拉伯记者给大家认识,他曾经在数年前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采访,对于深圳在短短20年之内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如今充满活力的大都市,这位同行印象深刻。

  有意思的是,记者试图问他,为什么半岛电视台总能播出举世关注的拉丹讲话,他却顾左右而言他,意思是半岛电视台出色的新闻采访绝不止于此,在其他领域同样杰出……

  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如此走马观花是很难探究半岛电视台是如何崛起的。不过,谁又能说我们没有获得部分答案呢?或许,在自由墙和避弹衣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特派记者仲曦林强国(晨报多哈15日电)

  作者:/来源:南京晨报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