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雨中告别亚运谢幕多哈拆台 志愿者撤离北京再见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15:00 法制晚报

  

雨中告别亚运谢幕多哈拆台志愿者撤离北京再见

  ▲哈里发体育场的圣火已经熄灭,在昨天的大雨中,工作人员正在忙于清理现场

  本版摄影/安灵均

  

雨中告别亚运谢幕多哈拆台志愿者撤离北京再见

  中国代表团下榻的4号楼变得空空荡荡

  

雨中告别亚运谢幕多哈拆台志愿者撤离北京再见

  人们正在争相购买亚运会纪念品

  

雨中告别亚运谢幕多哈拆台志愿者撤离北京再见

  

雨中告别亚运谢幕多哈拆台志愿者撤离北京再见

  中国记者不仅在这里留下了图片墙,还留下了“老干妈”的空瓶子亚运谢幕 多哈拆台

  哈里发体育场的圣火已经熄灭,在昨天的大雨中,工作人员正在忙于清理现场 摄/特派记者 安灵均

  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和记者已经撤离 少量志愿者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合影留念

  雨中说再见 多哈有些伤感

  主新闻中心和纪念品专卖店将被拆除 主体育场、媒体村和亚运村都已做好再建计划

  这两天是运动员告别多哈的日子,天空在不停地用雨水为人们送行。15天的亚运会结束了,对于一个将目标瞄向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多哈的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昨天,记者像一个月前刚刚抵达多哈时一样,浏览着新闻中心、媒体村、运动员村、体育场等地。经历了半个月的喧嚣,这些地方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来自亚洲各地的客人们已纷纷离去,多哈当地的工作人员做着最后的清理工作。亚运会后,除主新闻中心将被拆除外,其余多数亚运设施都将移作他用。

  主体育场

  现状:清理环境 未来:民用为主

  哈里发体育场的圣火已经熄灭,昨天,在大雨中,工作人员在清理现场。半个月来,这里承担了包括开、闭幕式以及游泳、篮球、田径、自行车、羽毛球等十余项赛事。

  在哈里发体育场,工人们正在拆除场地内闭幕式表演的设备。艾米尔落座的贵宾席及其对面的主舞台的主体为木质结构,工人们先用电锯将其锯成小块,然后用吊车将其拆除。

  被水浸泡的木料已经不能再使用,但是因为有耐磨泡沫的保护,场地的草坪还很完好,以后还可以使用。

  据了解,体育场内的大部分设施将在亚运会后向全体卡塔尔人民开放,成为普通百姓的休闲健身场所。与此同时,政府还将在周边建设学生宿舍、餐厅、各项运动科学实验室和行政办公室,让其成为卡塔尔体育学院的基地,承担起为本国以及周边国家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任。其他比赛场馆也将在亚运会结束后交由职业俱乐部经营管理。

  媒体村

  现状:正在撤离 未来:宾馆和公寓

  媒体村是参访多哈亚运会的绝大多数记者居住的地方,一共有4栋高层建筑。现在,多数记者已经离开,以往热闹的大厦变得“人烟稀少”。

  乘电梯去看望即将撤离的媒体朋友的时候,管电梯的越南小伙子怯生生地问记者,可不可以把现在使用的多哈当地手机的SIM卡送给他。旁边的朋友笑着说:“这孩子这几天总找人要手机卡,他可以拿去卖啊,送人也好,值50里亚尔呢。”

  虽然是撤离的时间,但记者们的房间里并不见狼藉的景象,这里被服务人员收拾得非常干净。

  媒体村一栋大厦下已经立起了贝弗利山宾馆的招牌,这里今后将成为宾馆和酒店化管理的公寓。

  亚运村

  现状:最后撤离

  未来:哈马德医学城

  多哈当地时间昨晚,记者再次进入了亚运村的核心区域,算起来距离上次造访已经近一个月时间。上一次得以进入是因为距离运动员全面入住还有一段时间,这一次则是因为运动员已经基本撤离。

  4800个座位的大餐厅只开放了一半,里面有几位工作人员在合影留念,用餐的运动员只有5人。记者走进了中国代表团居住的4号楼,代表团成员大部分已经回国,记者在公寓里见到了两位在做最后收尾工作的代表团工作人员,他们正在一层摔跤队公寓内忙碌着。“你们还没走?代表团已经走了,我们在做收尾工作,把东西彻底清理一遍。”他们说。

  据亚运村负责人塔米米介绍,可以容纳10500名运动员的亚运村,将变成哈马德医学城,村内除临时性建筑拆除外,居住公寓将被用作护士公寓和医学城员工家属公寓,7层行政管理楼将变成卡塔尔卫生部办公楼。

  “这是一个卡塔尔政府投资的项目,早在2000年9月多哈取得这届亚运会的主办权时就计划好了。”亚运村董事会、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哈马德医学城代表组成的工作团队向记者表示。

  纪念品专卖店 现状:一抢而空 未来:拆除

  奥利是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以它为形象的毛绒玩具价格不菲,小号无内胆的60里亚尔(1里亚尔约合2.2元人民币)一个,小号有内胆的65里亚尔一个,大号的则卖150里亚尔。

  在亚运会开幕的前10天,市中心商场和媒体中心的亚运会纪念品专卖店,大大小小的奥利拥挤地摆放在柜台上。可是就在临近结束的几天,奥利遭到了“哄抢”。

  “总得带点东西回去吧,国内的朋友看了电视以后点名要这个。”一位中国记者说。

  昨天,记者在多哈市中心和主媒体中心的亚运会纪念品专卖店发现,亚运会纪念品正在被“洗劫”。如今,不但奥利的毛绒玩具早已售罄,金属纪念章、塑料腕带等带有奥利形象的纪念品也已卖光,只有带亚运会会徽图案的面纸、香水、飞盘还较充足,塑料纪念章和领带还有少量存货。

  主新闻中心 现状:正在搬迁 未来:拆除

  2万平方米的多哈亚运会主新闻中心(MMC)位于多哈最繁华的市中心附近,是亚运会期间4500名记者的家,这里提供了记者们工作、休闲、餐饮、购物、交通、通讯等几乎一切需求。

  昨天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主新闻中心内到处都是告别的气氛。

  停车场车走人空

  保安们换上笑脸

  停车场空空如也,只有去往媒体村的短线和去往主体育场的一条长线巴士还在运营。在过去的20多天内,这里的各路大巴每隔20分钟就将一批勤劳的记者送向各个赛场,深夜,再将他们带回“家”。

  平面媒体中心入口处半个月来不苟言笑的保安昨天换了一副微笑的面孔,他们不再为记者做安检了。“朋友,我们已经下班了,只是还不想马上走,不用紧张。”保安说。

  餐厅还在运转

  最后一天营业

  主过道中央,多哈亚组委、广州2010年亚运会和香港2009年东亚运动会的展台已基本拆空。过道一侧,三星、卡塔尔国家银行、天梭表等赞助商的营业厅也“人去楼空”。

  只有餐厅还在运转,这里在比赛期间24小时为记者提供自助餐,冷热菜式上百种,水果、饮料、糕点、冰淇淋一应俱全。“我们也要回家了,这是最后一天了,要不要再来尝尝。”食堂的师傅打了满满一勺热菜对记者说。

  志愿者正在撤离

  2008北京再见

  最让人伤感的是,前两天还遍布在新闻中心里的可爱的志愿者们也已撤离。他们曾热情地为记者们解决语言翻译、场馆信息、设备维修等问题,他们献出了时间、精力甚至生命。

  昨天,几位怀旧的志愿者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合影,他们身后的黑板上用英文写着:“再见了,朋友们,祝你们旅途顺利,无论到哪里,这里都是你们的家!”“再见,多哈2006!2008,北京见!”

  作为临时建筑,MMC将在近日里被夷为平地,一座高层建筑将在这里拔地。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孙毅发自多哈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