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七大优势项目仍是中国亚运夺金重点 突破更难能可贵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11:19 南方都市报

  本届亚运中国军团成绩斐然,为北京奥运热身的中考相当成功

  只是形势仍很严峻!

  亚运总结

  多哈亚运,每日金牌乱坠让人眼花缭乱,中国国歌在各大赛场像被按了重播键,在本届亚运会共14天的比赛日中,中国队相当于平均两个小时就夺得一枚金牌,其中有2人6次创了4项世界纪录,有5人4队13次创了11项亚洲纪录。为北京奥运练兵而派出的413名年轻选手中,有131人获得103枚单项和团体金牌,其中个人单项共获70枚金牌,占代表团个人单项金牌总数的53%。这一连串的数字都反映出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运会上的收获:完成金牌总数领先和体现良好精神风貌的两大任务,并为北京奥运充分锻炼了年轻选手。

  “中国军团备战

北京奥运的形势很严峻!”——这句话,从中国军团出征亚运前讲到了亚运会闭幕后;同样有一样东西是从亚运开幕前延续到闭幕的,那就是中国队会继续在亚洲扮演独孤求败的角色的论调。一切都没有悬念,以165金的战绩结束亚运征程,连续第七次问鼎亚运会金牌榜第一,同时创下自1990年北京亚运会(183枚)以来金牌数的第二新高。有外电发表文章称:这是中国队为08奥运的“完美热身”。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丁淑莹

  中国代表团团长刘鹏在亚运会总结会议上为中国队本次的表现作出了总括:中国选手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跆拳道、柔道、武术套路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射击、举重、田径、游泳等项目上,一些小项达到了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在花样游泳、拳击、男子曲棍球、击剑、自行车、铁人三项、男子水球、沙滩排球、蹦床、橄榄球、台球、健美等项目上有一定进步,其中有5个项目是首次获得亚运会金牌。

  优势项目大获全胜新人闪亮

  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举重、体操、射击和女子柔道七大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争光行动计划》中被确立为中国七大优势项目。乒乓球七个项目进决赛斩获六金,羽毛球夺四金创历史最佳成绩,跳水包揽十枚金牌,举重在所参加12级别中获9枚金牌,体操独揽18个项目中11金,射击如在大多数综合性运动会一样为中国队取得开门红,中国女子柔道也获得了5金4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打破日本独大的局面。在本次亚运的西亚“淘金大战”中,这七大项目无疑都是大获全胜。

  另一方面,在其他一些亚洲竞争水平偏低的优势项目上,大肆夺金并未能掩盖中国队的真实水平。中国举重队在多哈超额完成了夺金目标,但举摔柔中心主任马文广却不太满意,“女子举重7个奥运会项目,我们拿了6金,但夺冠成绩可以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拼的,只有58公斤级的陈艳青。”马文广表示,亚运会的成绩已成过去,中国举重仍要潜心备战,稳步提高实力。

  在各优势大项成绩体面的背后,某些新人的冒起更引人注目:射击小将刘天佑为中国代表团夺取首金立下汗马功劳,广东枪手甘霖在射击男子10米移动靶和10米移动靶混合速射比赛中囊括两枚个人金牌;乒乓球女单在张怡宁缺阵、王楠提前出局的情况下,新生代代表郭跃顶住压力勇夺金牌;跳水项目林跃、何姿、王鑫等新面孔更成为这支“梦之队”的最大亮点。毋庸置疑,在作出雪藏主力锻炼新人的出战策略后,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亚运会上的最大收获还是来自新人的发现。

  突破才是难能可贵

  因为中国体育的整体厚势,在亚运会上早已没有金牌得失的担忧,但是,作为中国的潜优势项目和薄弱项目,仍有需要关注的问题——在亚洲层面的竞争中,能否突破自己的极限,向世界水平迈进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突破,甚至比延续辉煌更为艰难,也更为可贵。

  在亚运赛场,中国体育又发现了奥运会上新的金牌增长点。19岁的吴静钰为中国跆拳道夺取了第一枚亚运金牌。在罗微、陈中等大级别选手表现依然神勇的同时,吴静钰所在的47公斤级又让人们看到了小级别突破的希望。中国花样游泳在多哈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双人和团体两个项目上均战胜了世界强队日本。23岁的王虹霓获得了女子铁人三项比赛的金牌,她的成绩比雅典奥运会冠军还快了5分钟。

  在亚运会上同样收获惊喜的还有此前默默无闻的中国男子曲棍球队,他们昂首闯入亚运会决赛,这对于一支仍在为北京奥运会入场券拼杀的球队来说,无异于一次脱胎换骨般的胜利。中国男子水球队在决赛中力克劲敌日本,16年来首次在亚运会夺冠。中国男子佩剑队将男女团体和个人的四枚金牌全部拿下,两位津门剑客王敬之和谭雪无论在技术和心理上也更趋成熟,让人看到了佩剑项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希望,而花剑项目上由雷声、朱俊和吴汉雄组成的“新三剑客”战胜韩国卫冕亚运冠军,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项目上的成功交接。

  金牌大户项目依旧平庸

  虽然被称为奥运会“潜优势项目”,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却是各队在奥运会上的夺金大户。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田径夺得与上届赛事相同的14金,继续稳坐亚洲龙头大哥的位置;游泳项目则以16比16与日本队打成平手;此外,没有进行特训的皮划艇项目也有6金入账。

  田径项目虽然没有突破15金大关,但本着为2008年练兵的目的,能与釜山亚运田径金牌持平,也算是一份基本合格的答卷,但当中除了刘翔打破亚运会纪录,与史冬鹏一同揽金揽银,张文秀在女子链球比赛中刷新亚洲纪录外,鲜有佳绩产生。

  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也承认:“中国田径队虽然得到14枚金牌,但认真地分析这些成绩,真正能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有竞争实力的并不多,只有极少数项目。比如像张文秀,比赛中没有对手,她随便一投就可以得到冠军,很放松的心态下参加比赛同参加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心态肯定是不同的,很多项目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到了奥运会,有强劲对手的情况下,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或者是落后的情况下,能不能也是这样发挥,我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中国水军在本届亚运会上与老对手日本队平分秋色,总教练张亚东在总结中国队本次亚运会的整体表现时认为,中国队基本发挥了水平,从金牌总数上,比预料中的少了两块。张亚东认为中国队没有在对方的优势项目中抢占高地,但是对手却在我们的优势项目中拿到了金牌,如异军突起的韩国队选手朴泰恒,他一个人就在张琳手中抢走了三块金牌。

  尽管如此,中国泳队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和希望。张亚东指的新希望是白安琪、唐奕、于锐、徐田龙子等新人的表现,这些选手都在各自的项目中提高了成绩,达到了赛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新亮点指的是齐晖、吴鹏、陈祚三名老将,他们在亚运会上都游出了好成绩,大大鼓舞了队伍的士气。

  本次亚运皮划艇比赛遭遇了特殊的困难——在海上比赛,海水、海风、暗涌的影响让比赛不能以纯粹的实力说话。正处于冬训期、并没有为此做精心准备的中国皮划艇队也遭遇了意外重重,奥运冠军杨文军在男子1000米单人划艇的意外失手和世界冠军钟红燕在女子500米单人皮艇屈居亚军。但奥运会的存在注定了亚运会的从属地位,多哈亚运也在这个大背景下让中国皮划艇队学会了有弃有得。

  集体项目未有夺金把握

  球类项目是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备受群众关注的集体项目在2006年出现了集体滑坡。在多哈亚运会中,中国队在

女排、女曲、男子水球、男女篮球比赛中夺得金牌,收获较大。但就这几项夺得金牌的集体项目来看,到了北京奥运会,能有把握拿金牌的几乎没有,即使是夺取奖牌的把握也不大。从比赛中看,这几个强项,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技术、战术、体能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

  男子曲棍球有了历史性突破,男排也取得了第二的佳绩,这只能说中国队与自己比,在亚洲有了进步。而男子足球无缘前四名,但这支曾被认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球队在多哈的表现却焕然一新。而曾经多次夺冠的女子足球,这次更是连决赛也没打进,明显与亚洲强队有了较大差距。这些在亚运会中原地徘徊、甚至出现滑坡的项目,明显在比赛中出现了精神作风、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等方面的问题,这更值得队伍今后好好总结。

  有行家曾说,中国队如果在北京奥运会没有一个集体球类项目夺取金牌,中国队的金牌再多也有遗憾。从亚运会看,我们暂时还看不到哪支队能承担起这一夺冠的重任。

  七大重点项目盘点

  在历届奥运会上,射击、举重、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柔道七大传统优势项目历来都是中国代表团的重点夺金大项。本届亚运会,这些项目的运动健儿又一次大显威风,夺得74枚金牌,占据了中国军团的“半壁江山”。

  射击85分

  在参赛人员有限、多个非奥运会项目未能参加的不利形势下,仍然发挥出相当高的水准,创造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优异成绩。

  举重85分

  多哈亚运会共诞生了5项新的世界纪录,全部出自女举,其中4项为中国女选手所创。中国男、女大力士还夺得了全部15个级别中的10枚金牌,超过了上一届。

  柔道90分

  在亚运会历史上,中国柔道以往的最好成绩是获得3个级别的冠军。本届夺得5个级别的冠军,首次压倒日本、韩国,跃居奖牌榜首位。

  体操85分

  不仅包办了亚运会体操比赛分量最重的男、女团体和个人全能的4枚金牌,而且以11金遥遥领先,但丢掉的男子鞍马、女子高低杠却是传统优势项目。

  乒乓球80分

  中国乒乓球队在两大主力王励勤和张怡宁缺阵的情况下,不仅夺得了除男子双打以外的另外全部6枚金牌,而且达到了磨练新人的目的。

  羽毛球75分

  夺得4块金牌,未能在男、女子单打和男子双打比赛中走到最后。从比例上说,羽毛球是丢失金牌率最高的项目之一了,为中国军团敲了警钟。

  跳水90分

  跳水项目增至10项,

中国跳水队中虽然多数队员都是首次参加亚运会,但他们还是一枚不少地将所有金牌全部带回。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