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大河报》程永兵:与亚运亲密接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14:24 大河报

  □记者程永兵

  尽管旅程十分漫长,但我几乎从不能在飞机上小憩,虽然之前我为这次采访忙碌了好多天,很有些人困马乏的意思。

  从北京出发,在前往多哈的飞机上,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在脑海里搜索关于亚运的记
忆。我不知道别人对亚运会是否有深刻的记忆,我自己是有的,而且我相信像我这般年纪(我今年34岁)的人也应该会有一些记忆,特别是对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用现在的话来说,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日子,《亚洲雄风》响彻大江南北,我周围的人似乎都沉浸在一种节日的氛围里。

  回过头来看,那个时候,能够让大家感到自豪的事儿太少了,一届亚运会确实能激发人的热情,尤其是中国选手在这届亚运会上表现极为出色。我当时还在上中学,住在学校里,虽然功课十分紧张,也还是会在晚自习后迫不及待地看看新闻。学校里能看电视的地儿其实就是一个小卖部,一台黑白电视,晚自习后,很多同学都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小卖部,以便抢到一个好的位置,老板乐得人多总是有生意可做,而小屋子里满满的全是人,来晚了只能踮着脚尖站在门口,每到精彩时刻,整个屋子里就会传来震耳欲聋的响声,说夸张一点再大声点就能把房顶掀翻了。

  最经典的事我现在记忆深刻,有人因为跑得太快人又拥挤,把鞋都跑丢了。

  因为大家的热情太高,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最后“开恩”,在每天早自习时开开收音机,以便让大家能够安下心来继续一天的课程。世易时移,这样的事估计再不会发生了。

  再有一次亚运会,我也有相当深刻的记忆,这是在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之后。我分配到濮阳一家报社做编辑,因为工作的关系,办公室里订了很多报纸,其中就有早期的《大河报》,1998年的亚运会时,我意外地发现《大河报》上居然有大量的“泰国曼谷专电”,这让我颇为震惊,因为在当时,除了中央媒体之外,很少有新闻单位能够在国外进行采访报道,我真的是从这时才对《大河报》刮目相看的。

  当时去曼谷采访亚运会的记者是孟向东——现在的河南体育新闻界一大腕,后来我们成了同事,及至见了,发现其形象上只是一平头阔脸的胖子而已,并非我想象中的满身武艺的倜傥才俊。

  沧海桑田,当时只是看客,谁成想现在我也是《大河报》一分子,并且这次能亲密接触亚运会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53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