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3:58 新浪体育 | |||||||||
当时,那会是怎样一幅让人心碎的场景——一声凄厉的刹车声,伴着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腾起的黑烟,那位踯躅而行的印度老人怦然倒地。也许,她绝不会想到,这竟是自己60岁生命的终点;也许,她还在盘算着今天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做完,因为参加志愿者工作耽误的家务有没有人料理……也许,身心极度疲惫的她根本就没有听到汽车的鸣笛? 不敢再去假设了!默哀,然后祈祷——只求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一早赶到主新闻中心,就隐约觉得气氛有些压抑。一位相熟的记者走过来,“一位印度志愿者遭遇车祸了……”声音很轻,但我却一时木然了。12月5日就是世界志愿者日了,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同行已经有人去现场了,但更多的人是坐在那里木然如我。 难过是突如其来的,因为在赛场之间来回穿梭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跟志愿者接触的。问路、询问比赛时间、新闻发布会在哪里开……每每我们不知所措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相熟的记者,而是这些素昧平生的志愿者。 本届亚运会创纪录地招募了5万名志愿者,他们当中有本地人,也有从邻近国家赶来的。他们每天坐组委会的大巴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待一天的比赛结束后,他们才踏着夜色蹒跚离去。我一直不想说他们是亚运会的风景,因为风景只是入眼,但他们却是入心。没有他们,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老记会是何等寸步难行?感动何必曾相识,这位印度老人只是这5万人中的一位,或许,我们就曾经与她擦肩而过,她曾微笑着为我们指路,我们中的某个人也许就从她手里接过一本秩序册或者矿泉水。 这才发现,越是陌生,竟越是感动了。我们至今不知这位老人的姓名,但我们能从每个志愿者的身上找到她的影子,她无处不在,因为爱心无处不在…… 默哀,然后祈祷——只求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本报特派记者许运(本报多哈12月4日电)编辑:解西伟相关新闻发表评论 半岛都市报独家提供新浪体育,其他媒体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