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华网:中国男子对抗项目最缺的并不是“狠劲”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05:09 新华网

  新华网多哈12月4日电采访手记:中国男子对抗项目最缺的并不是“狠劲”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韩建军朱峰

  最后一秒钟,布和朝鲁还拖着一条瘸腿去进攻。

  这个场景让我们很激动:一条好新闻诞生了!中国男子对抗性项目缺的就是这份“狠劲”!

  这是多哈亚运会男子柔道66公斤级的铜牌争夺战,布和朝鲁在右膝关节扭伤的情况下顽强作战。在第二轮比赛中,这位蒙古族小伙子在恶战中右膝关节旧伤复发,当时表情痛苦,蹲在垫子上一度不能走动。但经过约10秒钟的休息后,他再次投入了比赛,并在加时赛中胜出。伤势比较严重,他只能单脚跳着离场。在第三轮比赛中,他一瘸一拐走进赛场,不幸落败。最后在争夺铜牌的比赛中,他又负于对手。虽然无缘奖牌,观众仍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带伤作战,虽败犹荣--这是虽然俗套却很受欢迎的报道内容,何况是一直被人诟病为作风“太柔”的男子柔道。

  中国柔道多年来一直“阴盛阳衰”,一些专家分析原因时,认为中国男柔落后的原因是“精神问题”:“主要差距还在心理上,中国男柔选手缺乏女柔运动员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在场上比赛时,畏惧强手,没有必信的信心。”

  我们想,像布和朝鲁这样的“狠角色”,不正是给中国男柔、也给中国男子对抗性项目带来新气象吗!

  这篇讴歌式稿子已成竹在胸,但最后还是废掉了,因为中国柔道队的一些专家并不认同这种看法。

  “中国男子柔道,乃至中国一些男子对抗性项目像三大球等长期上不去,最缺的并不是狠劲,”中国男子柔道队副总教练石明说。

  他表示,在亚运会赛场,像布和朝鲁这样带伤作战的柔道选手还有很多,像这种身体激烈对抗的项目,受伤是很正常的。

  当时,我们还“诱导”式地问石明:“布和朝鲁在第二轮受伤了,你们有没有让他不参加接下来的比赛?”如果石明回答“是”,而布和朝鲁坚持“带伤上阵”,我们预想中的稿子岂不是更丰满?

  石明却回答说,没有让布和朝鲁放弃接下来的比赛,“受点伤算什么,他的伤也没有想像中那么严重。”

  布和朝鲁也这么表示:带伤比赛是有些艰苦,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石明则有更多的话要说,他认为,包括男子柔道在内,中国一些男子对抗性项目,确实缺乏“狠劲”,缺乏一种精神,但是,有了这种“狠劲”,就能够崛起吗?

  “中国男子对抗性项目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石明说,他认为,像柔道、

拳击、“三大球”等男子对抗性项目在世界上已经非常成熟,中国运动员文化素质低,直接阻碍了运动员对自己所从事项目的领悟,直接影响了中国运动员在这些项目上的崛起,“人们老是说中国男子足球上不去,小学文化的运动员,怎么可能上得去?”

  为中国男子柔道夺得本届亚运会第一枚奖牌的郭磊对此深有同感,去年他在芬兰柔道公开赛夺得男子81公斤级冠军,这是中国男子柔道选手首次在大型国际比赛上捧杯,也是中国男子柔道的一个重大突破。郭磊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体育大学三年级研究生,虽然他坦承由于训练花的时间太多,上课不多,但他认为大学给了自己很多很多:“我对柔道这个项目领悟、接受能力提高很快。”

  郭磊认为,日本为什么是世界柔道强国?因为日本柔道选手从小学到大学,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学校教育,有文化素质托底,他们对柔道当然拥有超强的认知能力。

  有识之士对中国男子对抗性项目的现状忧心忡忡,中国柔道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练说:“现在有关方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男子对抗性项目落后的真正原因,这四年不出成绩,就等下一个四年重新开始,这样永远是低水平循环。或者把希望寄托在外籍教练身上,‘洋教练’水平不错,但以我们的运动员那样的文化素质,能够领悟吗?”

  这位专家说:如果再这样下去,十年后,中国男子对抗性项目连合格的本土教练都很难找得到了!

  采访至此结束,布和朝鲁带伤作战的稿子写不成了,但我们觉得收获很大,因为在机械的工作中,能够冷静下来想一想:过去大家说起中国男子对抗性项目,总是恨铁不成钢,总是强调“精神”,“精神”固然很重要,但是这种过分强调,是不是也让大家因此忽略了更重要的原因呢?(完)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