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各行有各行的苦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07:40 东方网-文汇报 | |||||||||
结束上午的采访,回到新闻中心,与同事王彦商量下一步计划。突然想起,“妈妈组合”的采访倒不如让她去做,也许话题更多,同为1980年出生,同样是年轻的妈妈,王彦的孩子更小些,不过10个月。有孩子的女人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妈妈组合”辛苦,“妈妈记者”也不轻松。刘翔今天清晨4点半抵达多哈机场,王彦执意前去,如此采访多半不会有什么独家,惟独就怕漏了什么新闻。这样的心理压力,倒
各行有各行的辛苦。丁俊晖一天打4轮斯诺克直喊累,好歹还是在一个场子里耗着,采访亚运的前方记者正常工作一日两个赛场,三个也不算稀罕。再加上更漫长的写稿时间,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绝对正常。前几日有人撰文将新闻中心的餐厅伙食说得花好稻好,引来前方不少人的埋怨,言过其实倒也算了,关键一点,用餐时分又有几人尚在新闻中心,又有几人能腾出时间排个20分钟的队去吃饭? 每次出国采访,都有截然不同的新感受,世界杯时体味火车过道站立过夜的滋味;亚运又当了回“十三个小时一个鸡蛋男”,什么叫饿得前胸贴后背,大抵不过如此。不过想起同城友报的特派记者搭档,年龄相加超过110岁,咱年轻人吃些苦又算什么? 本报特派记者沈雷 (本报多哈12月5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