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许绍连:无需证明≠无需投入 与杨明先生商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08:5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本报记者 许绍连

  新华社著名记者杨明12月2日结合中国选手在亚运会不可阻挡的夺金势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亚洲体坛,我们已经无需证明什么,未来只要派出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也许就已经足够了。杨先生还以日本棒球队派出业余选手参赛为例,证明这也许确实应该就是中国代表团未来的组队方向。抛开杨先生这种观点是否具有现实操作性不论,仅就其“在亚洲我
们已经无需证明什么”的观点,我觉得便大有商榷的必要。

  本届亚运会中国金牌榜更新速度之快,确实已经让很多人都感觉到有些“头晕目眩”了。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放弃,进而换来亚洲体育的“共同繁荣”呢?这让我想起身边的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位同城媒体的记者对我说:你们成都商报走得太快了,应该停下来等一等。怪了,自己在竞争中落后,想的不是如何迎头赶上,而是让领先者停下来,这是哪门子道理?!虽然杨明先生的初衷并不相同,但在实际上,却同样是在为“弱者”寻求理由与借口。而且,如果顺着他的逻辑继续推下去,美国人早就应该考虑在奥运会上如何退一退、让一让的问题了。但是,很显然,美国人不仅过去没有这么做,而且将来也同样不会这么做。竞技体育从严格意义来说,从来都是“恃强凌弱”的。更何况,中国体育要是“见好就收”的话,那么

乒乓球项目我们是不是也同样可以不玩了呢?

  关于派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的动议,从表面上看是“降低”了对亚洲体育的“负面影响”并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但实际上,那只能是一种消极的、低级别的“激烈”,根本就激发不了人们关注与观赏的兴趣,最终的结果不是“救了”亚运会,反而是“害了”亚运会。至于失去了亚运会这个“中考”的磨炼,会给我们的奥运会参赛选手带来怎样的影响与损失,相信也是更多人感兴趣的话题。如果再加上派遣业余选手可能也是对亚运会、对竞争对手不够尊重的问题,杨明先生关于派遣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的建议是如何的不切实际,也就不言而喻了。

  顺便说一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我们虽然已经开始选派业余选手参赛,但是其中拥有大学生和专业运动员双重身份的“特殊学生”依然比比皆是。所以,大运会的成功,同样不能作为中国应该选派业余选手参加亚运会的依据。亚运会既然代表着亚洲体育的最高水平,那么中国选手便理所当然地在这样一个四年一度的比赛中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无需证明绝不等于无需投入。否则,这倒恰恰是对体育精神的一种亵渎。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