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新闻周刊》:卡塔尔:小国的体育大国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11日09:45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周刊》:卡塔尔:小国的体育大国梦

  当地时间十二月一日晚,第十五届亚运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图为仪式结束时燃放的美丽烟花。中新社发 李刚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多哈打造了历史上最昂贵的亚运会。卡塔尔人用自己手中的美金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奇迹”,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小国的能量。而这只是卡塔尔通过体育改造国家的第一步……

  ★ 本刊记者/唐磊

  关注多哈亚运会的人,一定深深记住了它在开幕式的完美亮相。其恢弘的场面、出乎意料的科技含量和国际化的精美设计,超过以往任何一届,甚至是奥运会的开幕演出。

  最奢华的开幕式

  2000年,澳大利亚人用了6500万美元筹办悉尼奥运会开幕式;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希腊花了1.2亿欧元,这些,都比不上卡塔尔办一场亚运会开幕式的超过1.8亿美金。

  开幕式以一位卡塔尔男孩的成长史为线索,展现卡塔尔文化的同时,将整个亚洲的文化、历史也巧妙地贯穿其中。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大投入、大视野、大制作震惊了世界。

  这之前,卡塔尔并没有组织国际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经验,本国此方面的人才稀缺,组委会为此聘请了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导演阿特金斯为核心的国际顶尖人才。

  2004年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专家就聚集多哈,共同研究策划这场盛典。除了澳大利亚的专家之外,这支国际化团队中还聘请了美国、德国、亚洲其他国家在各专业领域的专家,力求从创意、音乐、服装、舞美等方面,达到完美的效果。没有自己交响乐团的卡塔尔,甚至聘请了中国广州交响乐团为其演出,连本届运动会的主题歌也非本国人所唱。

  最精心的亚运会

  这是继1974年德黑兰之后,亚运会相隔32年重返西亚。为了在首都多哈办好第15届亚运会,东道主卡塔尔不惜重金,历时7年准备建设,由政府全部出资共超过28亿美元,重金打造大量体育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希望办出历史上最隆重、最昂贵的亚运会。

  为了这一切,组委会特意从国外高薪聘来6000多名专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人的月收入都在4000美元以上。

  2004年之前,卡塔尔只有一座可以投入使用的场馆,现在,共16个赛场、30个配备一流的场馆全部到位。看过2001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十强赛的人都有印象,那时卡塔尔队的主场正是这次承办开幕式的主体育场哈里发体育场,原来的体育场古老破旧,为了迎接亚运会,卡塔尔政府将它推倒,重新建了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场馆。

  为了让参赛者和记者们都能感受到卡塔尔的尽心尽力,组委会让上万名运动员和5000多名记者住高档公寓,并免费提供堪称亚运会历史上最丰盛的食谱。主新闻记者餐厅24小时营业,餐饮风格包括阿拉伯、中国、日本、印度等,共有60多名厨师料理,菜谱从周一到周日不重样,每天品种超过200个。有报道称,卡塔尔为报道多哈亚运会记者准备的免费自助餐标准,超过当年在此召开的WTO会议。即便在奥运历史上,也没有东道主免费为记者提供正餐的先例。组委会甚至还免费用卡塔尔航空公司的头等舱接送亚洲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而在多哈的各个角落,很多细节也都透露着卡塔尔的“专业和阔绰”。一出机场,每位走过亚运特别通道的人,无论运动员、记者都能收到一支红玫瑰,玫瑰的末端还系着一小瓶营养液。在多哈街头,举目可见的海报都是用高楼的整栋楼外墙拼出图案,已不仅是用“巨幅”形容。多哈的树木算不上成荫,但却不少,这在水比油贵的沙漠地区,已实属不易,路边栽种的芭蕉树,每棵树下都有一根粗粗的管道,要养活一棵这样的芭蕉树,需要花费5000美元左右。

  举办本届亚运会的28亿美元还只是预算,完全由卡塔尔政府承担,无需进行市场开发回报。四年前的釜山亚运会,韩国实际的花费是3亿美元。

  沙漠小国的体育强国策略

  这并不是卡塔尔人第一次这样高成本、极大手笔地往体育里砸钱。

  2003年以来,这个海湾国家开始招徕过气的顶级球星到本国Q联赛(卡塔尔足球联赛),巴蒂斯图塔、埃芬博格、耶罗、瓜迪奥拉等响当当的人物都曾来这里踢球,原因很简单,报酬高。其中巴蒂斯图塔最高,500万美元/年,这是欧洲顶级联赛中巨星的工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一辆配备司机的劳斯莱斯24小时听候差遣,这般的奢华待遇比比皆是。

  体育已经成为卡塔尔提高自己国际声望的捷径,他们希望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在大型国际赛事中能有良好的表现。但80万人口和薄弱的体育基础,使卡塔尔无法在短期内收到效果,于是卡塔尔大量吸纳外国运动员入籍。

  2000年,卡塔尔从保加利亚一气引进8名举重运动员,其中的阿萨德在悉尼奥运会上为“新祖国”卡塔尔获得一枚铜牌,这也是卡塔尔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惟一一块奖牌。如果算上各项费用,卡塔尔为这枚铜牌足足花费了1亿美元。

  不过这些钱对于卡塔尔并不算什么,该国石油储量居世界第24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3位,2005年人均收入达43000美元,卡塔尔王室手中更是聚集了成百上千亿美元的闲散资金。

  2003年,肯尼亚3000米障碍赛世界纪录保持者切诺拉也被吸引进了卡塔尔,为了让肯尼亚政府不进行太多干涉,卡塔尔相关部门承诺肯尼亚,帮助其建设一座造价1000万美元的体育场。在拿到卡塔尔国籍17天后,切诺拉就为卡塔尔拿到了历史上首枚田径世锦赛金牌。

  之后,越来越多的北非田径高手追随切诺拉前往卡塔尔淘金,如今卡塔尔的男子中长跑已有独步亚洲之势。

  成功的经验,让卡塔尔坚信自己这种快速提高国际竞技水平的做法。同样,在足球、篮球、国际象棋等项目中,卡塔尔都在到处招兵买马,并且屡获成功。不过,在2003年,卡塔尔足协希望当年在德甲发挥出色的巴西人埃尔顿和迪迪变成卡塔尔人时,遭了全球媒体的斥责,最后在国际足联的反对下,卡塔尔才不得不作罢。

  体育:国家强盛的契机

  办一个亚运会就投以如此巨大金额,所有人都说,卡塔尔的目的,不仅仅是不惜代价办一届有史以来最好的亚运会而已。他们有钱并没有乱花,亚运会后,体育场馆会成为体育学院、亚运村改成医院……卡塔尔人心中有自己未来的规划。

  据报道,卡塔尔副首相、亚组委副主席阿提亚曾向媒体透露,“卡塔尔已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承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申请。多哈亚运会要向世人展示卡塔尔人不仅有能力组织好亚运会,而且完全有能力组织和承办一届奥运会。”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看,要实现举办奥运会的梦想,对于卡塔尔人来说还困难重重。洛杉矶、芝加哥、东京、罗马、马德里等城市表示要申办2016年的奥运会,多哈想从中脱颖而出几乎不可能。而且按照各大洲轮替的原则,2016年奥运会可能不会在亚洲举办。

  即便国际奥委会愿意把奥运会举办权交给卡塔尔人,土地狭小、人口有限的多哈,对于容纳所有亚洲代表团已接近饱和,他们将如何接待远比亚运会阵容庞大的奥运军团呢?随之而来的游客更无安身之地了。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中东小国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很小,因为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文化,与一个文化底蕴较为薄弱的“暴发户”难以相容。

  卡塔尔人何尝不知这个差距呢。和其他很多海湾国家一样,富庶的卡塔尔人除了石油,一无所有,国家过于依赖石油资源,并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现在,他们正极力开发自己国家的旅游业、服务业,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

  举办好具有国际影响的亚运会,是让世界知道这个国家的存在,知道这个民族的能力的一种极有效的方式。“根据我的观察,他们也有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一开始他们把亚运会作为一个大型赛事来做,由体育部门主导,目标集中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后来发现这么干不行,继而由政府官员来主导。但这些官员不清楚从何处入手,最后形成现在的由政府主导、相关方面的技术专家操作这样一个模式。”北京奥组委顾问魏纪中说,“卡塔尔聘用大量国外的专家解决具体技术规划和执行问题,再依靠亚奥理事会从总体和宏观上,根据亚运会的各种实际要求进行指点和帮助。三种力量的配合,使得亚洲各国奥委会对卡塔尔的能力由诸多怀疑,变成现在多哈亚运会的成功将成为事实。”

  卡塔尔人不惜重金打造自己的“体育后花园”,这其中更加现实意义不是奥运会,而在于:“这是国家强盛的契机。”这是很多卡塔尔上层人士向媒体发表的看法,“卡塔尔需要一个动力,国家需要改建。”但卡塔尔欠缺基础设施,搞体育肯定会赔钱,虽然如此,卡塔尔王室仍认为,这个动力源于体育,这似乎是改造国家的最佳选择。王室和富豪们为此聚集了大量的闲散资金。

  《孤独的星球》一书中,这样描述卡塔尔:“世界上最单调乏味的地方,没有任何人会说这个地方有任何令人兴奋的事。”这个因石油暴富的国家直到1989年才给外国人批发旅游签证,逐步开放的卡塔尔,如今想成为西亚的另一个黄金海岸,阿联酋的迪拜就是榜样。

  多哈的半岛电视台,虽小,但以报道本·拉登的独家新闻,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电视台。谁说卡塔尔不能找到另一条成为体育“大”国的途径呢。★

  (感谢中新社赖海隆、《新京报》孙海光对本文提供帮助)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