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今晚报:向“平衡之都”学习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10:00 今晚报

  在多哈亚运会的主新闻中心,记者们能拿到两张地图:一张是亚运场馆的分布图,一张是多哈文化之旅的线路图。用来表示场馆的图标是亚运会旗上的小太阳,而标注文化活动场所的图标是一面红色小鼓。数数两张地图上的图标,各15个,可谓“旗鼓”相当,这也许是“平衡之都”多哈具有的特殊平衡感。

  多哈亚组委总干事阿尔卡赫塔尼专门就体育与文化的平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
:“体育与文化天然共通。它们都是一个民族坚强意志、奉献精神和使命责任的体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体现,它们产生的激情与活力带给人们希望、成功,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奇迹。”

  亚运会是一次体育盛会,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向世界集中展示本民族文化的良好契机。从12月2日到14日,多哈开出了“文化之旅”免费班车,从国家博物馆出发,每20分钟一趟,全程70多公里。这条线路途经渔人码头、艾米尔王宫、国家剧院、喜来登酒店花园、卡塔尔大学,以及设在运动城的体育摄影展和设在女子创造中心、青年创造中心的艺术展,最后来到正在建设中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这座新建的博物馆构思精巧,一半搭在海上,一半建在陆地,预计明年完工,可惜没能赶上亚运盛会;不过,多哈现在提供的文化展示项目已经足够丰富了。北京的国家博物馆这两天正在搬家、改造,要到2010年才能“重张”,也要错过奥运盛会了,到时候北京将为世界提供怎样的一段文化之旅呢?

  除了文化与体育的平衡,各种文化之间的平衡也是亚运会寻找的支点。多哈正在努力打造一个文化交汇之城,东西方的、东西亚的,各种文化元素、文明符号在这里相遇、碰撞、融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亚运会开幕式上能够同时听到卡雷拉斯和张学友的歌声。在各个赛场,现场 DJ 提供的音乐更是五花八门,从舒伯特的小夜曲到美国的爵士、摇滚,从阿拉伯民歌到韩国说唱,在中国台北棒球队战胜日本队的现场,一曲徐小凤的《风的季节》调动了全场中国人的歌喉。

  因特网铲平了心理的沟壑,空客A380拉近了物理的距离,在世界“平坦化”的过程中,文化将成为“最后的藩篱”。文化的沟通不是单纯靠技术就可以完成,亚运会开幕式上有那么多高科技的玩意儿,4400平方米、相当于3.5个标准泳池的电视大屏(LED),历史上第一个悬空的主火炬台……而最让人震撼的却是最传统、最有民族特色的点火方式——骑马。如何让各种文化既保持又发展,既独立又融合?这是摆在全世界面前的一道“平衡题”。

  “平衡之都”的城市平衡

  多哈被誉为“平衡之都”(City of Balance)。当卡塔尔加入了全球发展最快国家的行列,多哈也正成为海湾地区乃至整个西亚发展最快的城市。在这辆“发展列车”高速前行的时候,城市文明与传统文化并没有被“轻装”下车,在新与旧、现代与传统之间,多哈在努力寻找着平衡点,谋求着它们的共同繁荣。

  多哈的城市建设发展有多快?按上世纪末形容上海发展的话说就是:一年变个样,三年大变样。按定居在这里的国际

象棋选手诸宸的话说,就连她的卡塔尔岳父开车出门都差点迷路,新建筑出现得太多太快。

  绝大多数新建筑和几乎所有的高层建筑都集中在“多哈半岛”(多哈湾边的一个最大半岛型地带),这里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与南部的老城区从建筑风格和功能定位上区别开来。八九年前建成的四季酒店、喜来登酒店两个庞然大物,目前在这个地区只能算作有特色的小兄弟,好像诸宸、赵雪下棋的棋室突然涌进来姚明、大郅、阿联一批篮球中锋。但多哈的摩天楼严格局限在半岛上,其他地方仍是低矮的阿拉伯传统建筑。亚运会的主新闻中心就设在半岛中心地段,每次从较远的赛场回来,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家,因为在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外就能望见这一大群高大“中锋”。半岛新区的城市功能定位非常明确,就像北京的CBD,这里在建的商用

写字楼、办公楼、商务酒店、娱乐购物中心一应俱全,这也是他们为各种大型国际会展和申办奥运所做准备的一部分内容。

  在新区绝少看见老房子,在南部老城区也鲜见高楼大厦。像北京有二三四五六环路一样,多哈的老城区也被B、C、D、E环路,还有正在建设的F环包围着,只不过多哈的“环”是围绕海滨的半环,圆心是面向海湾的艾米尔王宫。B环内有内务部等政府机关以及博物馆、纪念馆、黄金市场、地毯市场等。C、D、E环附近多是阿拉伯的传统民居——两层的小楼,由一人多高的院墙把小楼与外界独立开来。老城区的功能定位应该是行政首都,但从总体布局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划。这也许是多哈人的聪明之处,要国际化、要

申奥、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这些看得清的需要通通放在半岛新区;老城如何发展如何开发,如今也许还没有成熟的想法,在没有看清楚之前宁可不动,因为一旦动工,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将来也许可以复原,但植根于这里的人文风情也许永远无法复制。

  平衡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对中庸精神的把握。不左不右谓之“中”,不偏不倚谓之“庸”,通过中庸能够达到和谐的境界。

  “平衡之都”的运动平衡

  亚运会需不需要像奥运会那样搞“瘦身”?亚运会应不应该和奥运会有区别?亚运会要不要办成奥运会的“亚洲区小组赛”?有“平衡之都”称谓的多哈,尝试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生命的运动”是多哈亚运会的口号,而你生命中会有多少喜爱的运动呢?多哈给出的答案是:39个大项,424个小项。这是创纪录的数字。

  增加比赛项目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加大了亚运会的成本,增加了主办国的负担。这其中运动员、记者的食宿费用倒不是大头儿,几十年才轮上举办一次盛会,这十几天的客一般还是请得起的;比较麻烦的是场馆建设和赛后利用问题。从多哈的15个赛场及主新闻中心来看,很多建筑都是临时性的,用完即拆,这就像上世纪80年代北京结婚在胡同里搭棚摆席一样,要大请特请亲朋好友,但也没有必要为这一天婚庆盖个“大会堂”。像举办马术耐力赛的场地就是在沙漠中搭起的一片“棚户区”。

  比赛项目增多最直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为更多的运动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提高了一些体育“弱国”参赛的热情,增加了亚洲体育大家庭的温暖,加大了各国各地区获得奖牌的概率。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在本届亚运会上获得了奖牌,占参赛队的82%;另外,阿联酋、约旦、塔吉克斯坦三个国家也从此结束了亚运会上无金牌的历史。

  在本届所有39个大项中,非奥运会项目12个,接近三分之一。大量的非奥运项目的观赏性非常强,像卡巴迪、藤球、武术等,都是深受部分地区人民喜爱的运动,也是“小众传播”的热点。在卡巴迪的决赛当天现场,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等国的“卡巴迷”们把伊斯拜尔体育馆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是一直站在门口听完了比赛。

  亚运会作为一个地区文化体育交流的盛会,不仅是少数体育精英的沙龙,而且是更广泛层面上的、热爱体育人士的大联欢。它更像是奥运会的闭幕式,是体育精神的突显,是全体运动员的狂欢。如何把握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平衡,如何把握更快更高更强与广泛参与的平衡,如何把握运动与生命的平衡,多哈经验可供借鉴。

  (本报多哈今晨专电)


【           发表评论
不支持Flash
 _COUNT_条 

亚运会新闻搜索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